中央政府|中国福建|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 手机门户|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宁政文〔2011〕353号 bet365最新备用网站关于印发宁德市“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来源: 中国宁德      发布时间: 2011年09月15日     浏览量:{{ pvCount }}     【字体:  

宁政文〔2011〕353号

bet365最新备用网站关于印发
宁德市“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宁德市“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已经2011年第4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日     

宁德市“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效
    二、存在主要问题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二、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三、特色发展优质高中             
    四、创新发展职业教育
    五、加快发展高等教育
    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七、重视发展特殊教育
    八、稳步发展民族教育
    九、扎实推进民办教育
    十、加快推广教育信息化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二、引领教育改革创新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四、提高依法治教水平
    五、加强组织领导工作
    第五章  教育重大项目
    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二、推进幼儿园建设工程
    三、中心城区学校建设工程
    四、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建设
    五、市直中小学校基础建设
    六、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贯彻落实《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宁德市委 bet365最新备用网站关于贯彻〈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实施意见》》的重要时期,编制和实施《宁德市“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对于深入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促进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精神,体现《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并与《宁德市“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相衔接,主要阐述政府对教育发展战略重点,明确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力求体现前瞻性、针对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本规划期为2011-2015年。
    第一章   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效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向好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有新进展。义务教育普及进一步巩固提高,小学入学率 99.99 %,比2005年提高0.2个百分点。初中入学率94.64 %,比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学前三年入园率90.03%,比2005年提高8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1.12%,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制定《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布局调整和学校建设规划,开始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加强优质高中建设,新增2所一级达标学校、4所二级达标学校、7所三级达标学校,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增加1倍。推进示范幼儿园建设,新增2所省级示范园、3所市级示范园。依法规范民办教育管理,清理整顿不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健全扫盲工作机制,实现新一轮扫盲教育目标。扶持特教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特殊教育办学水平。
    职业教育发展有新举措。办学实力不断增强,新增2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4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8个县级职业中专学校达到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标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连续4年在国家、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社会服务能力增强,每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达3万人次。终身教育有序推进,9个县(市、区)成立了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市、县、区成立社区学院10所,乡镇(街道)成立社区学校20所,村(居委会)成立社区学习点108个。
    高等教育发展有新突破。2010年3月,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宁德师范学院,结束了我市无全日制本科大学的历史,投资6亿元建设新校区。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发展,基础建设稳步推进,设有18个专科专业。福建电大宁德分校和宁德业余大学实现合并。 
    教师队伍建设有新成效。师德师风建设得到加强,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教师学历层次逐年提升,幼儿园、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占比例分别48.84%、68.36%,比2005年提高了28个和30个百分点。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专教师本科学历占比例分别67.37%、91.47%、84%,比2005年提高了43个、26个、32个百分点。教师培训工作得到加强,组织1.85万名教师参加各类专项培训。解决部分学科教师缺编问题,招聘紧缺学科教师850名。
    教育为民惠民有新贡献。与全省同步实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制度。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改造危险校舍23万平方米。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宿舍建设工程,新建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宿舍及食堂15.9万平方米。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中小学校舍排查鉴定工作,科学制定工程总体规划,重建项目正积极推进。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51亿元,惠及学生9.1万人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4400万元。每年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4万多名。
    校园安全稳定有新气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门卫、值班、巡逻、安全检查等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防建设,全市1473所学校(园)配备保安人员1985名,中心校以上446所学校全部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加强物防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设施设备。加强技防建设,基本实现了全市城区学校门口的治安视频监控。教育系统党风、政风、行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抓好基本建设、物资采购、职称评审、考风考纪等容易产生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关键环节,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
    二、存在主要问题
    “十一五”以来,我市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但还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一是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亟待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规模等,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城乡之间、区域内学校之间资源配置差距较大,公办幼儿园不足,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有待优化。三是教育改革还需深化,教育质量尚需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总量超编与部分学科紧缺问题,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五是教育投入不足,学校设施有待改善。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全力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环三都澳区域战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发展目标
    根据“一年开好局,三年迈上新台阶、五年打翻身仗,十年超越全省平均水平”的要求,到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幼儿入园率达94%。全面实现“双高普九”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城区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农村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本市高等学校在校生达1.2万人,20—59岁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5年;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逐步缩小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的差距。
    第三章  主要任务
    “十二五”是我市全面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关键时期,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落实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城区每个街道办事处辖区范围内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独立的中心幼儿园或中心校附设幼儿园。按照城区服务人口1万人、农村服务人口3-6千人设置1所幼儿园。2011-2013年,新建、改建、扩建158所幼儿园,其中,蕉城23所、古田19所、屏南12所、周宁9所、寿宁11所、福安24所、柘荣18所、福鼎20所、霞浦19所、东侨3所,基本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严格实行审批和定期复核制度,进行分类定级评估,通过评估验收的达标园予以补助,规范管理,提高民办幼儿园办园质量。建立优质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制度。鼓励创建具有特色与品牌的民办幼儿园。
    二、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推进资源配置均衡。霞浦、柘荣、福安、福鼎等4个县(市)和寿宁、周宁、屏南等3个县分别于2011年与2012年实现“双高普九”目标。2012年年底前县域内义务教育实现初步均衡。分区域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争创“教育强县”目标,2012年福安、2013年福鼎和东侨经济开发区、2014年蕉城和古田、2015年寿宁、霞浦、柘荣、屏南和周宁等5个县分别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同时,2013年福安和福鼎,2014年古田,2015年蕉城分别实现“教育强县”的目标。按照小学就近免试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在城区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学校。着力解决新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使公办学校成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的主要力量。科学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有计划撤并学生数少、办学效益低的学校,原则上2万以下人口的乡镇可以将初中校和中心校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寄宿需要。在交通不便的地方保留必要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
    推进办学条件均衡。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从规划、项目、资 金等方面优先予以支持。计划完成352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其中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计划完成116所,126所、75所、35所)。分年限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具体是:2012年底前福安市,2013年底前福鼎市、东侨经济开发区,2014年底前古田县、蕉城区,2015年底前寿宁县、霞浦县、柘荣县、周宁县、屏南县。
    推进生源分配均衡。2015年,全市所有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实现就近免试入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进一步深化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逐步提高优质高中招生计划用于招收定向生的比例,继续推行优质高中招收保送生。
    三、特色发展优质高中
    统筹高中教育资源。调整普通高中布局结构,鼓励和引导集中办学,到2015年,80%的普通高中学校实现省级达标。2013年,霞浦一中、柘荣一中和宁德市民族中学等3所学校争创一级达标校,宁德市高级中学、蕉城五中、古田三中等3所争创二级达标校,古田玉田中学、周宁十中、福鼎太姥山中学、霞浦宏翔高级中学等4所学校争创三级达标校。2015年,周宁一中、寿宁一中、屏南一中等3所学校争创一级达标校,福鼎六中、福鼎二中、霞浦六中、霞浦七中等4所学校争创二级达标校,古田六中、屏南二中、宁德市实验学校、蕉城六中等4所学校争创三级达标校。宁德一中、福鼎一中、古田一中、福安一中等4所学校力争进入示范高中行列。全市创建30个普通高中特色发展项目,初步形成“一校一品”的高中办学特色。              
    四、创新发展职业教育
    坚持职业教育为闽东经济发展、产业布局服务和服务“三农”的原则,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到2012年,力争宁德财经学校、闽东卫生学校、宁德职业中专学校、霞浦职业中专学校、福鼎职业中专学校列入国家优质特色学校,所有职业院校建有学生创业基地和项目;宁德理工职业技术学校、福安职业技术学校积极争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进一步提升全市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强化县级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统筹,办好县级职教中心,扎实开展创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工作,到2012年,涉农专业设置10个以上,力争获得国家重点支持的涉农专业(点)达到3个;到2015年,国家示范专业(点)、改革创新重点专业(点)和省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各达到6个。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形成一批终身教育的特色品牌。完善三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全面实行“双证书”制度。
    五、加快发展高等教育
    宁德师范学院要加快建设,到2015年,全面完成新校区建设,全日制在校生达到8000人,本科专业数达到28个,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和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争取有若干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走在同类院校前列。2011年,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力争通过教育部高职人才评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设置,使专业布局能覆盖海西和闽东主要产业和行业。到2015年,专业设置达到23个,努力培育物流、营销、文化旅游、电机电器、茶叶、食用菌和海洋养殖等特色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福建电大宁德分校要充分挖掘潜力,办出特色。
    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提高公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养成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守法、诚信、敬业、感恩的道德品质,加快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全面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活动时间。积极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条件,提高体育课和活动课的实施水平。加强艺术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七、重视发展特殊教育
    推进特教学校标准化建设,2011年力争古田聋哑学校、福安特教学校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2015年前新建蕉城、福鼎、霞浦、古田等4个县(市、区)特教学校,屏南、周宁、寿宁、柘荣等4个县要办好1-2个特教班。
    八、稳步发展民族教育
     加大民族教育扶持力度,确保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发展高中教育,使少数民族高中阶段教育与全市同步发展。2011年,福安、福鼎和霞浦等3个县(市)民族初中学校和蕉城区民族中学、福安市民族职业中学的初中部实现标准化建设。2013年,宁德市民族中学争创一级达标校。在民族中小学开设民族特色课程,把民族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九、扎实推进民办教育
    制定实施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民办教育发展提供政策保障。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举办民办教育。大力扶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制定相关政策允许教师在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按程序合理流动。对为发展民办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依法保障民办学校师生合法权益。学生在转学、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等方面,教师在职称评审、先进表彰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师生享有同等权利。发挥优质公办学校和优秀校长作用,引导和支持民办学校通过资产重组、兼并、引进战略合作方等方式整合资源,组建教育集团,壮大办学实力,扶持民办学校健康发展。
    十、加快推广教育信息化
    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服务全社会、面向终身教育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数字化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强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和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落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和“堂堂用”,完善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应用服务体系。
    第四章  保障措施
    各级政府要继续坚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双高普九”进程,开展 “教育强县”创建活动,推进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到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到中央核定的21%。切实提高公共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比重,按期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从2011年1月1日起,市、县(市、区)要从当年以招标、拍卖、挂牌或者协议方式出让国家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中,按照扣除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支出后余额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用于改善教育办学条件。确保教育项目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到位。教师培训经费按教职工年工资总额的1.5%—2.5%核拨。
    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地方教育费附加征收比例从现有的1%增加到2%,纳入预算管理,全额由教育主管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提出分配方案,报同级政府同意后,用于改善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其中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不低于30%。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捐资助学。加强各级教育基金会建设。
    加强经费使用管理。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制度。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财政代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弥补公用经费不足,不得用于发放教师工资,不得统筹、挤占、截留、挪用。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
    完善教育助学体系。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继续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工作,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健全完善普通高中助学金制度。落实中职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继续抓好中等职业学校、普通本专科学校的奖助学金工作。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重点,推进普通高校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
    二、引领教育改革创新
    实施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工程。根据《宁德市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工程总体方案》的要求,重点推进教育质量、创新能力、教师素质、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强县”示范工程等6个子工程以及26个示范项目。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对确定的示范项目,着手组织实施,力争2012年取得阶段性成效。对取得明显成效的学校(单位)、个人逐级组织验收,有创新成果的,将在全市推广示范,以此引领推动教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加快实施课程改革。根据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不同特点,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着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信息化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运用,普遍提高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重视课程资源建设,加强校本课程研发,构建面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和面向教师专业提高的教学平台。继续加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
    推进教师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县域内公办学校教职工人事关系收归县管,实行“县管校用”。加强师资结构调整,实行富余学科教师转岗培训。健全教师准入和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做好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评审工作,提高中小学、幼儿园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中高级教师职称在总量内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使用。健全教师先培训后转岗和退出机制。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改革和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逐步推行校长职级制。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全面提高师德素养,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以“创先争优”为契机,树立师德先进典型,大力推进市、县、校三级千名骨干班主任建设工程。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完善师德监督考核制度,并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推进教师能力提升。实施“校长(园长)教育管理能力提升工程”,五年对全市中小学校长(园长)轮训一遍。实施“名师工程”,遴选、培训并确认800名市级骨干教师、300名学科带头人、100名名师,建立市级 “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优秀资源的示范、引领、指导作用。实施“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教师 4500名。落实“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培训市级骨干教师1400名。积极开展远程网络全员培训、校本培训、班主任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等各类培训。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达60%以上。
    合理调配补充教师。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富余教师的分流办法,完善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推进教师有序流动。进一步解决教师总量超编和部分学科缺编以及教师在编不在岗问题。实施学前教育教师培养计划,学前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按照省定标准进行核编、配备。学前教育教师学历合格率2012年达50%以上。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师资特岗计划、代偿学费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扶持经济困难县补充农村紧缺学科教师,2012年农村紧缺学科教师基本配备到位,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校际交流制度、城镇教师农村任(支)教服务期制度。
    充分发挥教研职能。发挥教师进修院(校)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教研中的引领示范作用,适当提高教研机构中、高级教师职称比例。蕉城区和霞浦县教师进修学校要达到省级示范性进修校的标准,古田、寿宁、周宁、屏南、柘荣等5个县教师进修学校要达到省标准化进修校的标准。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对教研员的培训,根据基础教育的不同学段建立学科基地,充分发挥教育学会学科专业委员会的作用,有针对地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要认真总结、推广本市教师先进教育经验和教育理念。学校要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和培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完善教师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与工作实绩紧密联系的、有利于激发教师积极性的分配机制。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对长期在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评先评优等方面实施倾斜政策。市、县(市、区)要将解决教师住房困难问题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统筹安排。
    四、提高依法治教水平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教育系统普法工作,提高广大师生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构建具有教育系统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体系。推进教育系统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规范教育收费行为,深化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和教育收费规范县(市、区)、校活动,加强教育收费监督检查,继续实施教育收费“阳光工程”,全面推行收费规程。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依法履行教师职责。
    切实加强教育督导。坚持督政督学并举并重方针,进一步完善教育“两项督导”与“双高普九”、“教育强县”、“乡镇督导”相协调的督导制度,督促各级政府依法履行公共教育的责任,落实教育经费、教师资源和办学条件配置。进一步创新督导机制,完善学校教育综合督导与随机督导相结合的学校督导制度。完善督导评估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增强教育督导权威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
    着力推进校园安全。根据当地实际和安全事故发生特点确定活动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和演练,增强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防范能力。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设施,构建校园安全防控体系,抓好各种安全措施的落实和隐患整改。严格执行安全保卫工作信息报告制度和节假日值班制度。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加强疾病防控。加大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建立平安校园创建长效机制。
    五、加强组织领导工作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建设优先满足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各级政府要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教育工作情况。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
    推进学校党建工作。高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小学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继续向民办学校选派党组织负责人和教育督导员。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学校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和交流任职的力度。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完善学校民主管理。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教育工会组织体系的整体作用,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促进校园和谐和教师队伍稳定。
    第五章           教育重大项目
 
    围绕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严格按照福建省教育用地控制指标,提高教育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完善机制,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 
    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2009-2011年,重建C级及以上危房293个项目,面积49.66万平方米(其中:2009-2010年166个项目,面积27.51万平方米,2011年127个项目,面积22.15万平方米);2012-2013年,计划加固校舍面积117.5万平方米。
    二、推进幼儿园建设工程
    2011年,全市计划建设项目63个,规划面积29.94万平方米。2012年,全市计划建设项目42个,规划面积12.46万平方米。2013年,全市计划建设项目53个,规划面积12.56万平方米。
    三、中心城区学校建设工程
    新、扩6所公办幼儿园。蕉城区实验幼儿园、蕉城区儿童学园、蕉城区机关幼儿园、军分区幼儿园、东侨工业集中区幼儿园和东侨开发区幼儿园。大力扶持新办民办幼儿园。
    新建1所特教学校。蕉城区负责新建1所特教学校,用地30亩,容纳40班,学生500人,覆盖人口60万人。
    改扩建学校。东侨经济开发区负责扩建华侨小学,规划用地57.3亩,容纳学生2700人。蕉城区负责改(扩)建蕉城一小、四小、城南中心校、蕉城民族中学,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兰田中学力争校园面积扩大到50亩,容纳学生1700人。
筹建1所完中。位于漳湾片区,占地80亩,容纳52个班,学生2640人,覆盖人口4万人。
    异地搬迁。实现蕉城五中搬迁新校区。
    四、高等学校建设
    2015年前,宁德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普通教室、一体化教室、图书馆、实践场所、田径场、体育馆等学校基础设施。宁德师范学院新校区完成第三期建设项目。完成宁德医学专科学校选址、土地征用、规划设计等工作。
    五、市直中小学校基础建设
    2012年前,宁德一中建设3号教学楼、食堂,面积3705平方米。宁德市民族中学建设教学楼、食堂,面积7200平方米;宁德市高级中学建设学生宿舍,学生食堂,面积1800平方米;古田聋哑学校建设教学楼,面积7428平方米。福安师范附小征地6亩,并做好规划建设工作。宁德师范学院附小新校区(东侨),用地70亩,容纳学生2800人,2011年完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初设。加强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基础设施建设。
    六、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到2012年,基本建成市级公共实训基地1个、市级行业性公共实训基地3个和各县(市、区)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各1个。到2015年,全市中职学校均达到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基本建立起与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相适应、设施设备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